时空隧道驶入20世纪50年代初,当绥远地质勘探队在鄂尔多斯高原的打钻声唤醒了沉睡亿万年准格尔煤田时,谁也没有想到,几十年后这片土地上会诞生我国煤炭开采业历史上一种全新的模式——“煤电路”一体化运营新模式。
翻开准能集团的发展史册,从1976年准格尔项目筹备,上世纪80年代开发到今天,43载风雨洗礼,准能集团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历经三次创业,逐渐成长为讲政治、勇担当、善经营的明星企业,绘就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从1976年到2000年,在25年的时间里,老一辈开拓者在落后、闭塞、荒芜的鄂尔多斯高原上,喝旱井水、住干打垒,他们不怕吃苦、勇于牺牲、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使准格尔项目一期工程的论证、筹备、开发和建设如期完成,规章制度和经营管理体系日趋完善。
负责煤炭运销工作的一位领导介绍说,准格尔项目一期工程利用日本能源贷款8亿美元,另加国内拨改贷资金4亿人民币,建成了1200万吨黑岱沟露天煤矿,215公里丰准铁路(后延长为大准线),2台10万千瓦机组的坑口电厂、民用配套共计32个项目。1999年11月,缤纷的彩旗映衬着欢愉的笑脸,轰鸣的锣鼓激荡着奋进的旋律,建设多年的项目一期工程竣工验收,移交生产,至此,这场首开煤炭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先河、开创了“煤电运”一体化同步发展新格局的战役顺利告捷,独具特色的“准格尔模式”就此诞生!
随后的十年里,准能集团以公司制改造为标志,拉开了第二次创业的序幕。
1999年4月21日,准能集团公司正式划归原神华集团。2001年3月完成公司制改造后,2004年根据国家八部委的要求,实施了主辅分离、轴业改制,将原多种经营总公司等四家辅业单位的404名员工身份进行置换,先后将公安、学校、医院、居委会等社会职能部门移交地方政府,实现了社会职能的分离,为“准能”二次创业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提供了有利条件。
随着国内、国际市场的接轨与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电煤市场逐步升温,“准能”人紧紧抓住机遇并不断扩能改造提升产能,利用准格尔煤炭低硫、特低磷的优势,打入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使准格尔“绿色煤炭”源源不断运往祖国各地,公司提前两年完成了“科学发展,再造准能,五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的战略目标。
2011年,经过两次创业后,准能集团煤炭产量已达到6000万吨,建成了煤、电、路“三位一体”高效联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企业,随着氧化铝示范厂奠基开工,第三次创业如期到来。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历经两次创业,准能集团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煤、电、路三大产业的进一步扩能、新建,规模、效率实现了历史上最大幅度的提升。为保持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充足动力,公司又及时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新方式,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自主研发粉煤灰提取氧化铝“一步酸溶法”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开工建设高铝粉煤灰综合利用工业化示范项目,由原来的煤电路一体化模式,转变为“煤炭开采、坑口发电、铁路运输、循环经济”一体化新模式。
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准能集团累计生产商品煤6.95亿吨,发电571.58亿度,铁路运输13.86亿吨;累计实现利润485.91亿元;累计上缴税费411.76亿元。
这是准能几代人“一棒接一棒”地不懈努力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也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留下的奋斗足迹。准能集团为煤炭工业的发展史增添了壮丽的诗篇,向党和国家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煤炭的厚礼!
版权所有: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建议使用Firefox、Chrome、IE(IE8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768分